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并导致关节破坏。手、足小关节为易发部位。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未知。这种病危害程度有多高?究竟该如何治疗?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川大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刘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建教授。
类风湿疾病致残率高
川大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刘刚教授在采访中这样提到,类风湿全称应该叫“类风湿关节炎”,它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多发于40-60岁女性,但男性约占患者总数的1/4。“很多人在患病早期都把这种病的危害性忽略了,认为‘无非就是痛嘛’,他们没想过这种病的高致残率以及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刘钢教授对记者说,在他接诊过的病人中,“严重的仅能张嘴吃饭,全部生活都在轮椅上,这个病人只有30多岁,从发病到残疾,不到两年时间。” 在他的门诊病人中,差不多有近30%的病人在尝试各种土方没有效果后才前来就诊的,“他们耽误了治疗,由此残疾程度增加,而且花的治疗费会更多。”
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建教授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就诊率很低,“特别是基层病人,他们难以及时得到风湿科医生的专业诊治。”
类风湿疾病延迟确诊率居高不下
在中国,患者的就诊时间普遍偏晚,很多患者平均三到四年以后才就诊,延误早期诊断的时机。如果能在早期得到诊断,在规范化指导下就能控制疾病和减少致残的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庞大群体。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和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就越高。”省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建教授说。
尽管致残率高,但因为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延迟确诊率始终居高不下。由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发起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显示,我国类风湿关节炎平均症状出现年龄为46.15岁,而平均诊断年龄却为48.68岁,这之中相差约2.5年。
对于风湿免疫专家来说,这些调查数据是让他们痛心的。川大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刘钢教授告诉记者,疾病棘手难治、就诊率低、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这些都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绝望感,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心理,或拒绝治疗,或盲目地胡乱治疗,甚至轻生。
避免类风湿致残,正规治疗从发现开始
类风湿关节炎危害比较大,关节致残率也很高,其诊治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早期诊断很重要,二是达标治疗很重要。
刘钢教授说,大家首先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得的是类风湿,明显的症状有以下几点:一、关节硬、晨僵,一般情况下会持续约半个小时,长的会超过一个小时;二、关节肿胀;三、关节疼痛,“最常见的是手关节出现症状,也有脚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在早期时通常只有两三个关节出现症状,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到医院去确诊。”刘钢教授告诉记者,现有的血清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都能及时准确地确诊,“如果在早期就接受规范化治疗,患者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早发现、进行标准治疗上,刘钢和刘建两位教授都提出“达标治疗”这个概念。达标治疗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对疾病的判定、由此选择的治疗方案、用药的方式等,以及是否需要联合生物制剂进行综合治疗、具体生物制剂的使用,这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指南中可以找到。
刘钢教授还以最直观的治疗费用来解释早期治疗对患者的益处:针对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规范化治疗,开始的医疗费用大约每月700-800元,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降到每月300元左右;而对于拖延一年或两年才进行治疗的患者,他们的治疗费用则会更加高昂,有些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较高端的生物制剂,一月花费会达到4000-5000元,治疗周期更是长达半年至三年不等。“所以治疗要尽早!”
推荐阅读:叶紫网